即日起,免費資源及電子書獲取方式,請一律私訊粉專或以email詢問。

Google Analytics基本名詞解釋,輕鬆看懂報表

在我們談名詞解釋之前,先了解什麼是組成Google Analytics報表的兩大區塊- 維度(Dimensions)指標(Metrics)

指標與維度

什麼是維度(Dimension)和指標(Metrics)?

根據你點閱的不同報表及選項會產生不同的維度及指標,維度通常是你會初步選擇的條件,例如你從目標對象中可以查詢訪客的語言、地區、年齡、性別或國家等。而指標通常是數據化的資料顯示,等等我們會介紹幾個常用的指標。

在同一份報表中,我們可以根據想取得的數據對比設定次要維度。舉個例子來說,假設今天你想查詢新訪客和回訪者從各國家來自你網頁的比例。

比較維度

你可以點選地理區域報表或行為報表,再開啟次要維度選項,選擇要查詢的次要維度,就可以得知從美國來的新舊訪客佔比多少。

點選後,就會出現下列報表:

Google Analytics常見指標及名詞解釋

短暫插個話,因為區間的設定會影響到你各項指標的數值,所以這邊先囉嗦提一下。你可以在每一個GA報表的右上角找到選擇期間(Date range seletor),也可以選擇兩個期間作曲線的對比,期間的選擇會影響全部你在GA的報表,不是僅影響單一設定的報表。

我們先從最常用到的目標對象報表(Audience report)開始,點進目標對象報表中的總覽(Overview report),你會看到幾個常用的指標,同時這些指標也會反覆出現在不同的報表中。

  • 工作階段(Session): 指在你設定的期間內,所有工作階段的總數。又稱為造訪(Visits),用戶進入你網站後,與你網站互動的這段時間,互動的種類包含瀏覽頁面、觸發事件等。

 

如何計算工作階段?

Google預設的工作階段計算時間為30分鐘,一旦超過30分鐘,就會被認為是另一個新的工作階段。假設訪客瀏覽了35分鐘,就會被計算為兩個工作階段。

Google預設晚上11:59:59秒時會將工作階段逾時,所以訪客如果跨越晚上11:59:59秒,就會被計算為兩個階段,即使實際上的工作時間未達30分鐘。例如在晚上11:59:59秒前瀏覽網頁15分鐘,但跨越晚上11:59:59秒後瀏覽了10分鐘,即重新計算為一個新的工作階段,所以總共的工作階段為兩個,時間為25分鐘。

想要更改工作階段的時間可以去管理 -> 資源 -> js追蹤資訊 -> 工作階段設定

  • 使用者(User): 指在你設定的期間內,至少瀏覽過一個工作階段的訪客數。

使用者又為不重複訪客,Google是以cookie來判斷訪客。但有時實際訪客會和使用者的數字有落差,例如使用者有清除cookies的習慣 、使用者使用不同裝置瀏覽你的網站等。另外,也可以在目標對象報表忠看到使用者的偏好、年齡、性別等,但也都是依據cookie瀏覽的網站來判斷,所以不是那麼精準。

  • 瀏覽量(Pageview): 所有埋入追蹤碼頁面的總瀏覽量,且包含同一訪客於單一頁面的重複瀏覽量。

正確來說,一個瀏覽量是訪客一次從網站下載一個頁面的請求。所以只要同一訪客在同一頁面按下重新整理,則瀏覽量就會再重新計算一次,且不論你是否完全打開(或下載)了這個頁面,都計算一次瀏覽量。因此建議在文章閱讀上,不要使用分頁閱讀,以免造成同一篇文章瀏覽量不精準。

舉例來說,A訪客的瀏覽歷程為: 網頁A(10分鐘)–>網頁B(10分鐘)–>網頁A(5分鐘)–>離開

則A訪客為一個工作階段(因為總瀏覽時間在30分鐘內),而總共有3個瀏覽量(分別網頁A為2個瀏覽量;網頁B為1個瀏覽量)。

  • 單次工作階段頁數(Pages/Session): 指在你設定的期間內,一個工作階段的平均瀏覽頁數,這個數字也包含單一頁面重複瀏覽數。
  • 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(Avg. Session Duration): 指在你設定的期間內,平均的工作階段長度。計算方式為: 所有工作階段的總時間長度(秒)除以工作階段數。要注意的是,所有工作階段的總時間長度,不包含最後跳出頁的停留時間。因為Google計算每頁停留時間是以載入該頁面時間,減去載入前一頁的時間。所以如果跳出頁沒以下一頁可以計算,最後一頁就會被歸類為跳出。

假設今天A訪客進入你的網站路徑如下,則A的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為: 5分鐘/3個工作階段=1.6分鐘。那「平均網頁停留時間」呢? 平均網頁停留時間為所有網頁停留時間,但最後一頁不計入: 5分鐘/2個工作階段=2.5分鐘。

  • %新工作階段(%New Sessions): 在你選取的期間內,新訪客佔你全部工作階段的百分比。

  • 跳出率(Bounce Rate): 訪客進入網站後只瀏覽一個頁面後馬上跳出,且無進行任何其他動作的百分比。跳出率=沒有進行任何活動的人數/進入網頁的總訪客數量。跳出率之後我們會有一篇專門提到它,這邊就先提供最基礎的觀念。

  • 離開率/離開百分比(Exit Rate): 離開率跟跳出率很多人會搞混,但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指標,離開率表示訪客從網頁離開的比例,也就是說「離開率」是該網頁成為工作階段中「最後瀏覽」的百分比。

之後我會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跳出率和離開率,初步開始接觸GA時,這兩個比較容易混淆。且有些情況下,高跳出率不一定代表不好,後續會再詳細介紹喔~






Tags: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